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普及,物流技術中綜合了許多現代技術,如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EDI(電子數據交換)、Bar Code(條碼)等等。
一、條碼技術
條碼技術是在計算機的應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它是為實現對信息的自動掃描而設計的。它是實現快速、準確而可靠地采集數據的有效手段。條碼技術的應用解決了數據錄入和數據采集的“瓶頸”問題,為供應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
條碼技術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物流中的物品進行標識和描述的方法,借助自動識別技術、POS系統、EDI等現代技術手段,企業可以隨時了解有關產品在供應鏈上的位置,并即時作出反應。當今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興起的ECR、QR、自動連續補貨(ACEP)等供應鏈管理策略,都離不開條碼技術的應用。條碼是實現POS系統、EDI、電子商務、供應鏈管理的技術基礎,是物流管理現代化、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重要技術手段。
物流條碼是條碼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在國際范圍內提供了一套可靠的代碼標識體系,而且為貿易環節提供了通用語言,為EDI和電子商務奠定了基礎。因此,物流條碼標準化在推動各行業信息化、現代化建設進程和供應鏈管理的過程中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EDI技術
EDI(電子數據交換)是指按照同一規定的一套通用標準格式,將標準的經濟信息,通過通信網絡傳輸,在貿易伙伴的電子計算機系統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自動處理,俗稱“無紙貿易”。以往世界每年花在制作文件的費用達3000億美元,所以“無紙化貿易”被譽為一場“結構性的商業革命”。
構成EDI系統的三個要素是EDI軟件、硬件、通信網絡以及數據標準化。一個部門或企業若要實現EDI,首先必須有一套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其次,為使本企業內部數據比較容易地轉換為EDI標準格式,須采用EDI標準;另外,通信環境的優劣也是關系到EDI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EDI標準是整個EDI最關鍵的部分,由于EDI是以事先商定的報文格式形式進行數據傳輸和信息交換。因此,制定統一的EDI標準至關重要。世界各國開發EDI得出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必須把EDI標準放在首要位置。EDI標準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基礎標準,代碼標準,報文標準,單證標準,管理標準,應用標準,通信標準,安全保密標準。
在這些標準中,最首要的是實現單證標準化,包括單證格式的標準化、所記載信息標準化以及信息描述的標準化。單證格式的標準化是指按照國際貿易基本單證格式設計各種商務往來的單證樣式。在單證上利用代碼表示信息時,代碼應處位置的標準化。目前,我國已制定的單證標準有: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許可證、原產地證書、裝箱單、裝運聲明。
信息內容的標準化涉及單證上的哪些內容是必需的,哪些不一定是必需內容。例如在不同的業務領域,同樣的單證上所記載的內容項目不完全一致。
EDI應用獲益最大的是零售業、制造業和配送業。在這些行業中的供應鏈上應用EDI技術使傳輸發票、訂單過程達到了很高的效率,而這些業務代表了他們的核心業務活動——采購和銷售。EDI在密切貿易伙伴關系方面有潛在的優勢。
三、射頻技術
射頻技術RF(Radio Frequency)的基本原理是電磁理論。射頻系統的優點是不局限于視線,識別距離比光學系統遠,射頻識別卡可具有讀寫能力,可攜帶大量數據,難以偽造,且有智能。
RF適用于物料跟蹤、運載工具和貨架識別等要求非接觸數據采集和交換的場合,由于RF標簽具有可讀寫能力,對于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場合尤為適用。
近年來,便攜式數據終端(PDT)的應用多了起來,PDT可把那些采集到的有用數據存儲起來或傳送至一個管理信息系統。便攜式數據終端一般包括一個掃描器、一個體積小但功能很強并帶有存儲器的計算機、一個顯示器和供人工輸入的鍵盤。在只讀存儲器中裝有常駐內存的操作系統,用于控制數據的采集和傳送。
PDT存儲器中的數據可隨時通過射頻通信技術傳送到主計算機。操作時先掃描位置標簽,貨架號碼、產品數量就都輸入到PDT,再通過RF技術把這些數據傳送到計算機管理系統,可以得到客戶產品清單、發票、發運標簽、該地所存產品代碼和數量等。
我國RF的應用也已經開始,一些高速公路的收費站口使用RF可以不停車收費,我國鐵路系統使用RF紀錄貨車車廂編號的試點已運行了一段時間,一些物流公司也正在準備將RF用于物流管理中。
四、GIS技術
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統)是多種學科交叉的產物,它以地理空間數據為基礎,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適時地提供多種空間的和動態的地理信息,是一種為地理研究和地理決策服務的計算機技術系統。其基本功能是將表格型數據(無論它來自數據庫、電子表格文件或直接在程序中輸入)轉換為地理圖形顯示,然后對顯示結果瀏覽、操作和分析。其顯示范圍可以從洲際地圖到非常詳細的街區地圖,顯示對象包括人口、銷售情況、運輸線路以及其他內容。
五、GPS技術
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具有在海、陸、空進行全方位實時三維導航與定位能力。近10年來,我國測繪等部門使用GPS的經驗表明,GPS以全天候、高精度、自動化、高效益等顯著特點,贏得廣大測繪工作者的信賴,并成功地應用于大地測量、工程測量、航空攝影測量、運載工具導航和管制、地殼運動監測、工程變形監測、資源勘察、地球動力學等多種學科,從而給測繪領域帶來一場深刻的技術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