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家物流樞紐確定的條件標準,《樞紐規劃》中提到以下幾條:
一是區位條件良好。毗鄰港口、機場、鐵路場站等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和產業聚集區,與城市中心的距離位于經濟合理的物流半徑內,并與城市群分工相匹配。
二是空間布局集約。以連片集中布局為主,集中設置物流設施,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同一國家物流樞紐分散布局的互補功能設施原則上不超過2個。
三是存量設施優先。以完善提升已建成物流設施的樞紐功能為主,必要情況下可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適當整合、遷移或新建樞紐設施。
四是開放性公共性強。具備提供公共物流服務、引導分散資源有序聚集、推動區域物流集約發展等功能,并在滿足區域生產生活物流需求中發揮骨干作用。
五是服務功能完善。具備干線運輸、區域分撥等功能,以及多式聯運轉運設施設備和系統集成、互聯兼容的公共信息平臺等,可根據需要提供通關、保稅等國際物流相關服務。
六是統籌運營管理。由一家企業或多家企業聯合主導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運營和管理,統籌調配物流服務資源,整合對接物流業務,實行統一的安全作業規范。
七是區域協同聯動。鼓勵同一承載城市內不同類型的國家物流樞紐加強協同或合并建設,增強綜合服務功能;支持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承載城市在城市群內部開展國家物流樞紐合作共建,實現優勢互補。
三、2019年國家樞紐項目名單產生及特點
《樞紐規劃》確定的127個承載城市和212個國家物流樞紐,是統籌相關國家戰略實施、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從全國層面做出的統一布局,并結合實際分階段、分年度推進實施的。
在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項目申報工作中,共有51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的56個物流樞紐參與申報,最終入選建設名單的國家物流樞紐區域、類型分布總體均衡,其中東部地區10個、中部地區5個、西部地區7個、東北地區1個,涵蓋陸港型、空港型、港口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陸上邊境口岸型等6種類型,能夠為“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重大戰略實施和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2019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的發布,只是規劃落地的第一步。國家發改委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多措并舉,加快推動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方案落地實施。
具體將開展的工作有:一是會同相關部門組織有關省(區、市)召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推動承載城市間的交流互鑒,共同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二是按照《樞紐規劃》要求,依托行業協會等推動樞紐建設運營企業組建國家物流樞紐聯盟,建立要素流動、業務對接、標準協調、信息互聯等長效合作機制,加快國家物流樞紐之間互聯成網。三是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定期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對由市場自發建設形成、對完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具有重要意義的樞紐和所在城市,及時調整納入規劃范圍;對長期達不到建設要求或無法有效推進樞紐建設方案實施的承載城市,將及時予以調出,確保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質量。四是通過相應政策渠道支持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投資額大、回收期長,具有一定的公益性,特別是還涉及鐵路專用線、多式聯運轉運等一些公共性、基礎性設施建設。國家發改委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研究通過各種途徑支持國家物流樞紐相關補短板項目建設。
四、遠期發展目標及推進措施
關于發展目標,《樞紐規劃》中提到:到2020年,通過優化整合、功能提升,布局建設30個左右,形成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基本框架。到2025年,布局建設150個左右國家物流樞紐,同時隨著國家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的進一步優化,以及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措施的持續發力,推動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下降至12%左右。
具體的細化目標有:建立以“干線運輸+區域分撥”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化多式聯運網絡,全國鐵路貨運周轉量比重提升到30%左右,500公里以上長距離公路運量要大幅減少。要推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先進運輸組織方式廣泛應用,國家物流樞紐單元化、集裝化運輸比重超過40%。要完善互聯互通的樞紐信息網絡,國家物流樞紐一體化運作、網絡化經營、專業化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
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與現代化經濟體系相適應的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實現與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順暢銜接、協同發展,物流規;⒔M織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鐵路、水運等干線通道能力充分釋放,運輸結構更加合理。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繼續顯著下降,物流運行效率和效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的樞紐經濟增長極,將國家物流樞紐打造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國民經濟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推動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樞紐規劃》中特別強調了要整合優化存量物流設施,要優先利用現有物流園區特別是國家示范物流園區,以及貨運場站、鐵路物流基地等設施規劃建設國家物流樞紐。鼓勵通過統籌規劃遷建等方式整合鐵路專用線、專業化倉儲、多式聯運轉運、區域分撥配送等物流設施及通關、保稅等配套設施,推動物流樞紐資源空間集中。支持國家物流樞紐集中承接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郵政、快遞等物流服務的區域分撥和倉儲功能,減少物流設施無效低效供給,促進土地等資源集約利用,提升設施綜合利用效率。這項工作被命名為“國家物流樞紐資源整合工程”。
此外,提升服務能力也是“國家物流樞紐規劃和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稑屑~規劃》中提到,要提高國家物流樞紐通關和保稅監管能力,支持樞紐結合自身貨物流向拓展海運、空運、鐵路國際運輸線路,密切與全球重要物流樞紐、能源與原材料產地、制造業基地、貿易中心等的合作,為構建“全球采購、全球生產、全球銷售”的國際物流服務網絡提供支撐。促進國家物流樞紐與中歐班列融合發展,指導樞紐運營主體集中對接中歐班列干線運力資源,加強分散貨源組織,提高樞紐國際貨運規;M織水平。充分發揮中歐班列國際鐵路合作機制作用,強化國家物流樞紐與國外物流節點的戰略合作和業務聯系,加強中歐班列回程貨源組織,進一步提高運行質量。發揮陸上邊境口岸型樞紐的輻射作用,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口岸相關設施的功能銜接、信息互聯,加強單證規則、檢驗檢疫、認證認可、通關報關、安全與應急等方面的國際合作,暢通陸路雙向貿易大通道。